如何幫助改善便秘

提到排便,當次數少於預期或糞便乾硬無法順暢時,都造成許多人困擾,甚至會影響生活品質。《PRIMEPLUS 健康設計家》營養師 Otis,將從實證科學與營養學的角度,深入解析各種幫助排便的正確方法!

多久上一次廁所正常才正常?排便次數解析

排便是身體的重要生理機制,但「多久上一次廁所才算正常」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事實上,目前科學上沒有公認的絕對標準。然而,2023年時美國一項涵蓋14,573 名成年人的大型研究發現,每週排便次數分布如下:

每週排便次數人數占比
1–2 次3.3%
3–6 次12.1%
7 次53%
8–21 次30.4%
超過 21 次1.2%

雖然排便頻率因人而異,每個人的習慣也不同,但研究顯示,最常見的排便頻率為每週 7 次

此外,連續追蹤 5 年後發現,每週只排便 4 次的人,全因死亡率 (All-cause mortality)高出 1.78 倍;排便過少的人,癌症死亡風險增加 2.42 倍,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 2.27 倍,證實排便次數過少確實有健康上的隱憂。

 至於「排便次數多少才算正常」,英國醫療體系(NHS)及其他專業機構認為,從每天3次以內到每周3次以上都是「正常範圍」,但「正常」不等於「健康」。在醫療診斷上,應該以個人平時的排便習慣為基準,同時評估排便頻率與糞便型態,才能有更完整的整體健康評估。


)排便順暢吃什麼?幫助排便的飲食方式

想要幫助排便順暢並不困難,最簡單的方式是調整飲食習慣。

幫助排便飲食方式1:足量水分

水分能改善排便頻率與糞便形態,有效預防便秘。針對成人每日所需水分的計算,有兩種主流方式: 

  • 依體重計算:每公斤約需 30~35 毫升水分 
  • 依每日總熱量計算:每攝取1大卡熱量約需1毫升水

一位 60 公斤的成人為例,每日建議水分攝取量約為1,800~2,100 毫升,但實際需求仍會因個人體質、活動量及健康狀況而有所差異。建議選擇無咖啡因飲品來維持足量水分攝取,包括白開水、天然果汁、蔬菜汁及清湯等。

幫助排便飲食方式2:多攝取幫助排便的食物

增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是維持順暢排便的重要策略。建議成人每日攝取25~35 公克纖維,並依年齡與性別微調。

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纖維與不溶性纖維兩種類型,由於兩者在維持消化健康與幫助腸道蠕動上都扮演重要角色,建議都能均衡攝取: 

  • 可溶性纖維:能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形成凝膠,常見於燕麥、堅果、豆類、及蔬果中。 
  • 不溶性纖維:不吸收水分,常見於小麥、各類蔬菜及全穀類食品中。 

此外,相關研究也有一些有趣的結果,並發現特定食物能提升排便頻率,如: 

  • 奇異果:相較於其他水果與植物果實,每週增加0.36次排便。 
  • 黑麥麵包:相較白麵包,每週增加0.43次排便。 

)快速排便順暢?幫助排便的保健品

一般情況下,可以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來幫助排便。而當遇到阻礙時,適當的保健品就能發揮輔助作用,在不增加額外負擔下,幫助順暢排便: 

幫助排便的保健品1:纖維補充品

雖然說膳食纖維可以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但實際上 90% 的國人能未能達到每日建議量。根據最新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成年男性平均僅達建議量的 39%,女性僅 56%,有明顯攝取不足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纖維補充品是一種很方便的選擇,能高效提升總纖維攝取量幫助規律排便。

常見的纖維補充品來源包括玉米可溶性纖維菊苣纖維(菊糖)等,建議補充時搭配足夠水分,來達到最佳效果。 由於纖維補充品種類多且功效略有差異,如果考慮長期使用,建議選擇具有認證的專利原料(如日本Fibersol-2),更能兼顧功效性與安全性。 

幫助排便的保健品2:益生菌

目前科學界認為,腸道菌叢失衡可能與某些類型的便秘有關,包括便祕型腸躁症(IBS-C)。補充益生菌有助於調節腸道菌相,從而促進順暢排便。

益生菌在幫助排便方面的效果,已在多項臨床試驗與大規模研究中獲得驗證。例如,2017 年一項大型系統性回顧指出,含有乳酸菌(Lactobacillus)或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的益生菌產品,可有效增加排便次數並縮短腸道傳輸時間,突顯了益生菌在腸道健康的臨床應用潛力。 

幫助排便的保健品3:其他植萃成分

除了膳食纖維與益生菌之外,多種植物萃取物也被證實有促進排便功效。例如蘆薈(Aloe vera)可促進結腸黏液分泌,有助改善與腸躁症(IBS)相關的不順問題;洋車前子(Psyllium)富含天然膳食纖維,可增加糞便體積。

不過,許多植萃成分可能具有腸胃刺激性,建議短期使用,並注意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便祕治療?幫助排便的醫療手段

針對嚴重的便秘情形,可能會造成疾病或影響健康時,醫療上會採取一些較為激進的手段,一般建議在專科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避免過量造成副作用與依賴問題:

便秘藥物治療1:滲透性瀉劑(Osmotic laxatives)

利用天然鹽類、鎂鹽,將水分引入大腸軟化糞便、幫助排便。

便秘藥物治療2:刺激性瀉劑(Stimulant laxatives)

利用番瀉葉(senna)、美鼠李皮(cascara)、比沙可啶(bisacodyl)等成分刺激腸壁使其快速收縮,加速糞便推進。

便秘藥物治療3:軟便劑(Stool softeners)

增加糞便含水量,使其更柔軟、更容易排出,適合痔瘡患者或腹部手術後需要避免用力者。


飯後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的運動

多年研究結果證實,維持適當的運動量有助於幫助排便。例如,2024 年一項涵蓋約 20 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身體活動量與便秘呈負相關,中度至高強度的身體活動能顯著降低便秘風險高達34%。

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超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如快走、騎自行車等),或超過75分鐘的高強度活動(如跑步、游泳、籃球、網球等);兒童及青少年則建議平均每天至少60分鐘中高強度活動,作為緩解便秘症狀與降低風險與的策略。 


總結來說,幫助排便順暢的關鍵在於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並從攝取適當膳食纖維、補充足量水分、保持規律運動三大面向著手,必要時搭配具有科學實證的保健品,醫療介入則需要請專科醫師審慎評估。如英國腸胃專科權威 Dr. Simon Gabe 所說:「好好照顧你的腸道,它也會回饋你健康的人生(Look after yours so they look after you)。」

 

延伸閱讀

【實證營養學】益生菌種類及功效、挑選原則總整理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後生元是什麼,後生元功效有哪些?會有後生元副作用嗎?

 

本文參考資料:

◆ Peng X, Li J, Wu Y, Dai H, Lynn HS, Zhang X. Association of Stool Frequency and Consistency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Results from NHANES 2005-2010. Healthcare (Basel). 2022 Dec 22;11(1):29. doi: 10.3390/healthcare11010029. PMID: 36611489; PMCID: PMC9818668.

◆ Cui J, Xie F, Yue H, Xie C, Ma J, Han H, Fang M, Yao F.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nstip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hort studies. J Glob Health. 2024 Nov 22;14:04197. doi: 10.7189/jogh.14.04197. PMID: 39575759; PMCID: PMC11583288.

◆ Yang J, Wang HP, Zhou L, Xu CF. Effect of dietary fiber on constipation: a meta analysi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 Dec 28;18(48):7378-83. doi: 10.3748/wjg.v18.i48.7378. PMID: 23326148; PMCID: PMC3544045.

◆ Van Der Schoot A, Katsirma Z, Whelan K, Dimidi 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oods, drinks and diets and their effect on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adults.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4;59(2):157-174. doi:10.1111/apt.17782

◆ Miller LE, Ouwehand AC, Ibarra A. Effects of probiotic-containing products on stool frequency and intestinal transit in constipated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n Gastroenterol. 2017;30(6):629-639. doi: 10.20524/aog.2017.0192. Epub 2017 Sep 21. PMID: 29118557; PMCID: PMC5670282.

 

*如欲轉載.請註明出處及附原文網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