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重要性

忙了一整天,能好好地睡一覺是非常重要的,但你是否真正想過,究竟該睡多久才夠?該如何判斷睡眠品質的好壞?讓《PRIMEPLUS 健康設計家》營養師Otis帶你深入探索睡眠中的實證科學,找到一生受用睡眠模式!

為什麼睡眠這麼重要?

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即使是清醒時,身體機能也受到睡眠品質影響。睡眠有多重要? 兒童與青少年有充足睡眠才能正常生長發育;而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思考、反應、工作效率、學習能力以及人際關係。

在生理上,睡眠的重要性反映在與心血管、代謝、呼吸及免疫的關係,讓我們一一解說。

睡眠與心臟與循環系統

睡眠過程中,血壓與心跳會下降,由副交感神經主導,讓心臟的負擔減輕;而即將清醒時,交感神經會重新被啟動,心跳與血壓回到清醒時的水平。因此,睡眠不足或頻繁醒來,會直接影響心臟與血液循環健康

除此之外,睡眠也能夠透過調控發炎反應、食慾、內分泌及基因表現等,間接影響心血管健康,進而與冠心病、高血壓、肥胖、與中風等疾病風險息息相關。

睡眠與荷爾蒙

人體荷爾蒙與生理時鐘高度相關,許多荷爾蒙會有週期、年齡性變化。例如早晨時身體會釋放皮質醇,幫助快速進入清醒狀態;青春期時,睡眠會加強分泌睪固酮、雌激素和黃體素等性荷爾蒙,加速發育。

由此可見,睡眠週期混亂將直接干擾荷爾蒙的正常波動,影響多種身體機能。

睡眠與代謝

人體的代謝會受到生理時鐘調控,睡眠剝奪會改變葡萄糖代謝及調控代謝的荷爾蒙,造成瘦體素下降與飢餓素上升、胰島素反應能力下降、食慾增加等,提升肥胖及糖尿病風險。

另一方面,多項研究發現睡眠時間與代謝失調呈現U型關係,睡眠過短、過長都會干擾身體代謝平衡

睡眠與免疫系統

睡眠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因部分免疫細胞在睡眠時才會活化,導致睡眠不足的人較容易產生免疫力低下的情況。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與感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相關

睡眠與思考及記憶

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與思考遲緩。研究顯示,學習後的睡眠缺乏會顯著影響長期記憶表現,且對於技能與動作記憶的影響更加明顯。


睡眠是什麼?快速了解睡眠周期與四大階段!

在學習判斷睡眠品質前,我們必須先了解睡眠是如何形成的。睡眠周期 (Sleep cycle) 是人體在睡眠中依序循環的不同階段,完整一次循環約需1.5–2小時。近年研究發現,健康的人每晚會多次循環,如果因其他因素導致中斷(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非快速動眼期(NREM)

  • N1(入睡期): 從清醒到入睡的過渡階段,最淺層睡眠,腦波開始變慢並以α波為主。N1只會持續數分鐘,容易被外界干擾而醒來。 
  • N2(淺眠期): 更穩定的睡眠狀態,成人約有一半睡眠時間處於此階段,腦活動更慢並以發出θ波腦波為主。此時期有助記憶力與學習力整合。
  • N3(深眠期):深度睡眠階段,也稱為慢波睡眠,腦波以δ波為主。N3是身體和心理修復的重要階段,此時心跳、呼吸、血壓和體溫都降到最低,同時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 

 

快速動眼期(REM)

大多出現在接近清晨時段,並且腦波活動和清醒時很相似。此時眼球會快速轉動,肌肉放鬆,但心跳、體溫和呼吸會升高。 

大部分的夢境在此階段發生,並且會增強記憶和情緒處理能力。 


一天要睡多久?真的有黃金睡眠時間嗎?

這個問題困擾科學界了數十年,終於在2015年時得出較為完整的結論,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召集18 人組成跨領域專家小組,針對健康且無睡眠障礙的人群,建議的最佳睡眠時長: 

  • 新生兒 (0-5個月):14–17 小時
  • 嬰兒 (6個月-1歲):12–15 小時
  • 幼兒 (1-3歲):11–14 小時
  • 學齡前兒童 (3-6歲):10–13 小時
  • 學齡兒童 (6-11歲):9–11 小時
  • 青少年(12-17歲) :8–10 小時
  • 青年與成年人 (18歲以上):7–9 小時
  • 高齡成人 (65歲以上):7–8 小時 

 

針對成人的理想睡眠時長,後續一項系統性分析研究得出類似的結論,指出一天睡7-8小時對健康最有利。雖然說睡眠時長仍會受到其他變因與個體差異的影響,並不存在適用於所有人的「精準數字(Magic number)」。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睡眠時間長期超過或低於「年齡建議範圍」,極有可能造成健康問題。建議大家同時檢視自己的平均睡眠時長與睡眠品質,並及時調整。 


睡眠品質如何判定? 睡眠品質的定義與量表一次看!

除了睡夠還要睡好,但是怎麼樣才算一個好覺其實有科學的評斷標準。在臨床與流行病學研究中,最主流的方式是採用「自我評估問卷」,例如赫赫有名的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數(PSQI)。 

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數(PSQI)

透過統計七個面向,綜合評估睡眠狀況。主要包含主觀睡眠品質(subjective sleep quality)、入睡時間(sleep latency)、睡眠時長(sleep duration)、睡眠效率(habitual sleep efficiency)、睡眠干擾(sleep disturbances)、安眠藥使用(use of sleeping medication)及日間失能(daytime dysfunction)等。每項0–3分,總分0–21分,分數越高代表睡眠品質越差,而超過5分被認為可能有睡眠問題。 


如何睡得好? 三大快速助眠方式

好消息是,其實很多睡眠問題都能在做出改變後獲得明顯改善,甚至完全消除。以下是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的三種速成策略: 

固定生理時鐘

維持一致的作息時間,是確保睡眠品質的關鍵之一。每天在相近的時間起床與就寢,能穩定生理時鐘(晝夜節律)。另外,白天安排規律的身體活動,並有至少20分鐘的自然光照,都能強化生理節律訊號,引導晚上更深層的睡眠。 

營造放鬆氛圍

培養專屬的睡前放鬆儀式,有助於向身體發出「準備入睡」的訊號,例如維持低亮度與涼爽環境、聆聽古典音樂或泡澡,以減輕身體緊張感。

此外,應避免在睡前一小時內使用會釋放藍光的電子產品,以免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並避免攝取酒精、尼古丁與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以防干擾神經系統。 

利用保健品輔助

許多人選擇保健食品作為更高效的輔助方式。近年臨床研究發現,睡前30分鐘補充28–30毫克番紅花萃取,有助找回平靜主控權,提升入睡效率。另一方面,廣為人知的色胺酸在每天攝取1000毫克時,也有類似助眠效果;鎂則有助維持心臟、肌肉與神經功能,促進睡眠。建議選擇達到實證劑量的配方,並持續補充來達到理想效果。 


睡眠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僅僅是一晚失眠就可能導致注意力下降、思考遲鈍、疲倦及情緒不穩;長期則會抑制免疫功能、增加慢性疾病風險。建議大家從今日開始不再累積「睡眠債」,並利用各式方法優化睡眠,讓每一天都能充滿精神活力。 

如愛爾蘭諺語中提到的:笑聲與睡眠,是醫生手冊上最好的良方(A good laugh and a long sleep are the best cures in the doctor's book.)

 

延伸閱讀

【實證營養學】番紅花功效、禁忌、攝取量最全解析

【實證營養學】色胺酸是什麼?四大色胺酸功效、副作用深度整理

 

本文參考資料:

◆ Miller MA, Howarth NE. Sleep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merg Top Life Sci. 2023 Dec 22;7(5):457-466. doi: 10.1042/ETLS20230111. PMID: 38084859; PMCID: PMC10754327.

◆ Boudreau P, Yeh WH, Dumont GA, Boivin DB. Circadian variat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cross sleep stages. Sleep. 2013 Dec 1;36(12):1919-28. doi: 10.5665/sleep.3230. PMID: 24293767; PMCID: PMC3825442

◆ Sharma S, Kavuru M. Sleep and metabolism: an overview. Int J Endocrinol. 2010;2010:270832. doi: 10.1155/2010/270832. Epub 2010 Aug 2. PMID: 20811596; PMCID: PMC2929498

◆ Garbarino S, Lanteri P, Bragazzi NL, Magnavita N, Scoditti E. Role of sleep deprivation in immune-related disease risk and outcomes. Commun Biol. 2021 Nov 18;4(1):1304. doi: 10.1038/s42003-021-02825-4. PMID: 34795404; PMCID: PMC8602722

◆ Li J, Cao D, Huang Y, et al. Sleep dur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 Sleep Breath. 2022;26(3):1479-1501. doi:10.1007/s11325-021-02458-1

 

*如欲轉載.請註明出處及附原文網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