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麻疹 (Measles)」?台灣麻疹疫情持續升溫,日前發生醫院麻疹群聚事件,確診者包括醫院工作人員、就醫接觸者及感染者家屬等,衛福部疾管署也在近期通報首例本土麻疹確診者,初步匡列20名接觸者,仍在增加中。
究竟麻疹是什麼?《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整理了所有注意事項,幫助大家快速掌握預防方法!
本文章節
麻疹(Measles 或稱Rubeola)是一種由麻疹病毒產生的病毒性疾病,具有極高的空氣與飛沫傳染性,一般情況下感染者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就可能因此散播。
感染後最常出現的是「急性呼吸道症狀」與「紅疹」,因此麻疹也稱為「紅疹」或「十天麻疹」,與德國麻疹(rubella)不同。由於目前無特定藥物治療,在臨床上會經醫師診斷後進行支持性療法,直到身體痊癒。已知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種麻疹疫苗。
麻疹的症狀通常在感染病毒後10至14天開始出現,但有時可能延至21天才發病。其中最明顯的特徵是紅疹,因此會產生搔癢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記載,這類紅疹通常會先出現在臉部與頸部,並在3天內蔓延至全身,持續5至6天後消退。
麻疹症狀特徵-柯氏斑點(Koplik spots)與紅斑丘疹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病管制署)
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通常在接出現早期症狀後,持續約4至7天。
患者初期可能經歷高燒,體溫超過38.5°C,這是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常見反應。另外,流鼻水和乾咳也常見。
即使這些症狀與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容易被混淆,隨著病程進展,麻疹患者通常會出現全身性的紅色皮疹,因此成為診斷麻疹的重要依據。
隨著病程進入後期時,症狀通常持續7至10天,患者可能出現喉嚨痛及口腔內的白斑,這是病毒侵襲口腔黏膜的表現。
此外,肌肉疼痛也常伴隨而來,容易導致全身疲憊。部分患者對光會產生敏感反應,感到不適。雖然後期症狀較為嚴重,但多數患者能在免疫系統的作用下逐步康復。
麻疹的併發症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失明、腦炎、以及嚴重腹瀉導致的脫水問題。
此外,有些患者會出現耳部感染和肺炎等嚴重呼吸道問題,進一步加重病情。這些併發症在免疫力較弱的患者中發生率較高,因此預防併發症的關鍵在於提升免疫力。
麻疹的潛伏期一般為7天至18天,通常為14天。在麻疹出現前4天至後4天期間都具有傳染性。
根據美國疾管局(CDC)的紀錄,麻疹感染者的死亡率約為0.2%。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營養不良、患有白血病、癌症或免疫缺陷的嬰兒或兒童,病情可能更為嚴重,死亡率可達5%至10%。因此,建議這些族群特別注意,採取有效措施預防感染。
麻疹病毒主要透過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與呼出的空氣傳播,並且可在空氣中存活並保持傳染性長達2小時,目前認為一名感染者可將病毒傳染給其10名未接種疫苗的密切接觸者中的9人,傳染性極高,建議將感染者隔離。
麻疹多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和30歲以上的成人,特別是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A或免疫系統較弱(例如感染HIV)的兒童。然而,任何未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有更高機率感染麻疹。
目前麻疹並無特定治療方法,治療的重點在於緩解症狀和預防併發症,並讓患者自動痊癒。
常見臨床上的處置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療併發的肺炎、耳部感染和眼部感染等問題。對症治療可緩解發燒、咳嗽等症狀,並根據醫囑使用抗病毒藥物(如Ribavirin)來減少病毒的影響。
除了藥物之外,注意以下事項也對於減少併發症有所幫助:
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預防麻疹的最佳方式,效果達95%以上。目前預防接種政是在1歲和5歲入學前各接種一劑。
MMR疫苗的效力約可持續15年,但部分人在國高中時期抗體可能減退。如果距離最後一劑接種已超過15年,建議追加接種以降低感染風險(如下)。此外,若計畫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如中國、東南亞、日本、歐洲)或在秋冬高發季節旅行,應於出發前2周提前接種。對於1歲以下無法接種疫苗的孩童,建議避免出國以降低風險。
接種MMR疫苗通常不會產生嚴重副作用。常見多為注射部位酸痛、輕微發燒、零星皮疹,以及臨時性關節疼痛等症狀,不需治療且不會產生長期危害。相較於感染麻疹,接種疫苗要安全得多。
除了接種疫苗之外,還能從改善個人衛生條件來降低感染風險,包含以下:
均衡且營養豐富的飲食可以維持好的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以下是一些營養素攝取建議:
即使麻疹傳播速度快,但只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搭配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及接種疫苗,並避免與麻疹患者接觸,就能有效提高對麻疹的防範能力,無需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
|益生菌怎麼吃?可以長期吃嗎?今天帶你學會怎麼聰明吃益生菌!
本文參考資料:
◆ WHO(世界衛生組織) - Measles
◆ Mayo Clinic - Measles
◆ Cleveland Clinic - Measles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麻疹
◆ Measles, Mumps, Rubella (MMR) Vaccine Safety
◆ Huiming Y, Chaomin W, Meng M. Vitamin A for treating measles in children.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2005(4):CD001479. Published 2005 Oct 19. doi:10.1002/14651858.CD001479.pu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