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PrimePlus健康設計家 / 品牌營養師 Evelyn
《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提供給您的是「跳脫政治立場之外」,
公開、透明、正確、客觀的學理知識。
此篇文章僅以生物理化與毒理相關知識切入,客觀探討正反方初步論述。
所有言論均不代表本品牌及其內容作者之立場。
歡迎大家理性討論、分享與轉發。
第18案主文: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
支持反萊豬方認為,豬肉在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中佔有非常大的一席之地,且除了一般部位之外台灣人在日常中也有很大的機會攝取到內臟,相較於其他已開放萊豬的國家而言,我國似乎比他國暴露在萊克多巴胺的風險更大。另外,此論點支持者也認為政府在萊克多巴胺的毒理學評估上缺乏人類長期攝取的健康報告,且礙於人力不足目前難以真正落實嚴格標示及抽檢,如此一來恐將人民的健康安全暴露在危險之中。此外,在貿易觀點上,此論點支持者認為萊豬並非唯一能解決台灣在國際間困境的方式,而交換到的優勢也是一般人較難立即直接察覺及感受的。
反對反萊豬方則認為,萊克多巴胺相較於其他種類的瘦肉精已經是屬於非常低風險的物質,從發現至今也已做過許多毒理相關研究,包括動物實驗及人體實驗,國際間也有具公信力的組織制定出通用的殘留標準、每日安全攝取量等等數值。而台灣參考國際標準並考量風俗民情後更制定出比國際更嚴格的標準,以一般人的攝取狀況而言幾乎不可能達到,因此認為萊豬仍然是安全的。另外,台灣長期以來依賴國際貿易,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台灣有機會能透過進口萊豬接軌世界,雖然可能無法立即感受到變化,卻有望大幅提升台灣的國際空間,換取未來更多的談判籌碼。而對於食安仍有疑慮者,此論點支持者也認為民眾能自行選擇是否購買萊豬。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瘦肉精」的一種,也是一種乙型受體素(β-adrenergic agonist),相較於其他種類如:克崙特羅(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屬於風險較低的一種,原本預計研發用於治療人類呼吸道疾病(例如:氣喘)但並未通過臨床試驗。
後來發現將其添加在動物的飼料中,可以增加家禽、家畜的瘦肉比例,進而提高肉品的販賣價值、減少飼養成本,因此就被轉作為飼料的添加物。
自1999年美國研發出萊克多巴胺以來,陸續有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26個國家開放萊克多巴胺在豬飼料中的使用,而添加於不同動物的飼料中它的商品名稱就不同,例如添加於豬飼料中稱為「培林(Paylean)」、添加於牛飼料中稱為「歐多福斯(Optaflexx)」、添加於火雞飼料中則稱為「湯瑪士(Topmax)」,而這幾種名稱都是在指萊克多巴胺這個物質。
由於萊克多巴胺是一種乙型受體素,屬於類交感神經興奮劑,可能造成心跳過快、心律不整的狀況。因此如果肉品中有過多殘留並被人體攝取,則有可能會引發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血管擴張、肌肉顫抖、頭暈、焦慮等副作用。
有鑑於此,聯合國負責協調並建立食品安全國際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簡稱CODEX)在2012年制定了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最大殘留容許量標準。
這個標準是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組成的「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簡稱JECFA)」於2004年發表的第62號報告中的實驗數據做為參考。
在這一份報告中回顧並審查了許多關於萊克多巴胺的實驗,絕大多數都是對於大鼠、小鼠、恆河猴、牛、豬等動物的實驗,目前只有一項是針對人類的毒理性實驗。(註)
雖然CODEX制定了國際標準,但考量各個國家飲食習慣的不同,因此仍允許各國參考CODEX的標準後制定出自己國家的標準。
有鑑於此,台灣的食藥署於108年委託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進行「食用肉品暴露之健康風險評估」,考量國人的飲食習慣、以及月子期間食用豬腎調理等等,在參考CODEX的標準後在豬腎的殘留量制定出更為嚴格的標準,使攝食風險降低1/3。
下表顯示CODEX制定的最大殘留容許量標準與各國訂定之標準比較:
依據上表數據顯示,若要攝取到ADI的劑量,則每天要攝取6公斤的牛肉、或是6公斤的豬肉、或1.5公斤的豬肝或豬腎才會達到。在看完這些數據後,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飲食習慣,思考攝取達到這個劑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