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Plus 健康設計家 / 品牌營養師  Jane

 

農曆春節是台灣最重要的節慶之一,許多人從好幾天前就會陸續準備,期待新的一年有個最棒的開始,"辦年貨"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過年期間很多店家都打烊不營業,因此新年要使用的各種食材,如果沒事先採購或在採買時不夠謹慎,就容易面臨缺貨、漲價,甚至是花大錢買到劣質品等情況。尤其年菜擺盤講求豐盛、漂亮,因此外觀完整、顏色鮮豔、狀態良好的食材更容易受青睞。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廠商為了讓食材外觀吸引人,會使用一些添加物處理,而添加物的不當使用,就成為年貨採買的一大問題。

為了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必須了解哪些食材須特別注意,並聰明挑選食材才能避免踩到地雷!我們將介紹3種加工食品類型及食材挑選大原則,快把這些記起來,和家人一起吃出平安過好年吧!

 

1. 乾貨:

乾貨如:金針、香菇、蝦米、魷魚乾、干貝等,可能因為加工、乾燥的過程中發生顏色改變,使成品顏色變得較黯淡、賣相不好,進而使用過量添加物,造成殘留過量防腐劑或漂白劑等問題時有所聞。其他還有些如:散貨來源不清、標示不清等問題。其中,蝦米、金針及竹笙等食品在近年來都發生過二氧化硫檢驗不合格,菇類則可能有產地標示不實、農藥及重金屬殘留的風險,因此購買時須多加留意、慎選值得信任的店家,也避免購買顏色過度鮮豔、有刺激氣味的產品。

  • 二氧化硫為防腐劑或漂白劑中亞硫酸鹽類的分解產物,具有刺激性氣味、可溶於水且常溫下為氣體,如擔心購買回來的食材殘留二氧化硫,可在使用前先浸泡於溫水約20分鐘以上再使用,烹調時不加蓋也會使二氧化硫隨蒸汽散出,這樣就能減少其含量。

 

 

2. 豆製品、魚肉煉製品:

這些加工食品為了延長保存期限,避免發酸、變質,幾乎都會使用殺菌劑或防腐劑,但這些能穩定食物品質的添加物如未依規定使用,就可能危害消費者健康。其中苯甲酸、已二烯酸、二氧化氫等添加物皆為檢驗重點,而近年來曾檢驗不合格的品項有:干絲、豆干、豆腐、魚丸、花枝丸、魚板等。 因此選購這類製品時,應以顏色自然、低溫保存、非直接暴露於空氣中為主要判斷,若這類製品顏色特別白,就有可能是過量使用添加物!

  • 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它具有強氧化力且分解後產生水及氧氣。主要用途為殺菌或漂白,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也可作為殺菌劑使用於魚肉煉製品(如:魚丸、魚板、花枝丸、甜不辣等)及其他食品中,但麵粉相關製品不得使用,且最終成品不得檢出。
  • 苯甲酸、己二烯酸皆可做為食物防腐劑,藉由抑制多種微生物生長,達到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作用。

 

 

3. 蜜餞、果乾、醃漬蔬果、糖果:

這類食品為了吸引消費者注意、符合大眾口味及延長保存期限等理由,時常添加大量鹽、糖來調味或使用甜味劑、色素、防腐劑等食品添加物來維持產品品質。因此購買前可參考營養標示,選擇添加糖及鈉含量相對少的產品,並避免購買顏色過度鮮豔,或吃起來有不自然甜味的產品。 

 

 

在看完上述介紹後,相信大家會發現挑選加工食品時,外表、氣味、包裝、標示甚至店家環境都須細心觀察,「看起來完美」的食材不一定代表品質好,也可能是食品添加物堆疊出來的假象。而生鮮食品除了可從外觀判斷新鮮度外,農藥殘留、細菌汙染都難以由外表辨別,因此在採買年菜食材時應小心謹慎,以下提供幾項挑選食材大原則供參考:

  1. 注意外觀、氣味,若外表顏色過度鮮豔、過白、發霉、明顯蟲害、形體不完整或是有腐敗味、刺鼻氣味、藥水味都不建議購買。
  2. 包裝食品應注意包裝是否乾淨、無破損,產品相關資訊如:品名、成分、重量、有效日期、營養標示、產地、廠商相關資訊等內容是否標示完整,勿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
  3. 選擇有產銷履歷、CAS優良農產品、TQF食品認證、海洋之心生態標章、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等驗證過的產品更有保障。
  4. 選購肉類、海鮮、乳製品等食材應注意保鮮問題,若採買完沒有立刻回家或是回程路途遙遠,建議使用保冷袋、攜帶式冰桶等容器維持食材新鮮度。
  5. 採買時應以有良好信譽、產品標示清楚、衛生條件良好的店家為主。

 

 

最後,食材購買應適量,避免過量囤貨。如果採買過量食材卻吃不完,或不小心吃下不新鮮、過期的食材,不但傷荷包還可能賠上健康喔!

 

 

你可能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冬天就是要吃鍋-五個健康吃鍋小技巧 

年菜保存要訣分享 

 

◂ 回到健康知識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