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Plus 健康設計家 / 健康顧問 Jack

 

 

       清明節連假即將來臨,想必大家都在安排回鄉祭祖及春遊踏青的行程。其實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跟寒食節及上巳節時間相近,其中寒食節是古人為紀念春秋時被晉文公焚燒的介之推,選擇在「寒食節」禁火吃冷食,並紀念祖先;而上巳節的習俗是因為春天正處陽氣上升、陰氣下沉、萬物復甦、生氣勃勃,所以適合出外踏青。後來將兩個節日合在一起,變成現在的清明節,所以才有了清明節祭祀祖先跟出外踏青的習俗。

 

       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四月氣溫也漸漸回暖了,在比較潮濕又溫暖的環境下,最容易產生食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就讓我們針對祭拜祖先所準備的新鮮水果及食物的保存,提供大家一些食品衛生安全知識。

  1. 祭拜祖先準備的供品,如果經長時間曝露在溫暖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大量微生物會導致供品腐敗變質。建議熟食供品祭拜完後,最好儘快保存於冰箱或陰暗處,若在戶外可以帶個冰桶做冷藏保存。吃之前要充分復熱,並儘快食用。若食品有顏色改變或出現酸臭味就不建議再食用。
  2. 魚肉、雞肉、豬肉或素三牲等供品,很容易孳生蒼蠅、蚊蟲等病媒;若在戶外,也可能會受到灰塵的污染。因此自行烹煮的供品,應以鍋蓋或保鮮膜覆蓋,也可改用有包裝的食品像是罐頭類作為供品。
  3. 水果建議選擇帶皮且較不易腐爛的種類,可避免灰塵直接沾染,同時也可以減少因碰撞受損導致汁液外流,進而產生蚊蟲及細菌污染風險。

 

除了上述祭拜的小提醒外,大家會不會覺得拜拜水果比較容易壞呢?難道如同傳說是因為被祖先鬼神們吃過的關係!?那人還可以吃嗎?

 

        不用擔心~這其實是有科學根據及解釋的!祭拜時所用的線香及水果本身在熟成時,皆會產生乙烯,是一種氣體的植物激素,它會協助果實成熟。所以因為線香長時間燃燒跟水果自體產生乙烯互相加成,使水果更快地熟成,也就有了祖先吃過這個傳說,下次遇到時不需要擔心,可以安心食用喔!

 

       最後要提醒大家,清明出外祭祖或登山踏青時,不要隨意採摘野生物並食用,因為許多有毒菇類和植物長的很像或看起來很好吃,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仍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千萬別為了享受山產的美味,而忽略其風險造成食品中毒,而賠上身體健康。

 

讓我們帶著尊敬的態度、放鬆的心情、正確的知識,好好享受清明假期吧!

 

 

你可能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年年有餘 – 年菜保存要訣分享 

防疫期間大採買 破解食物保存的5個迷思!

 

 回到健康知識Plus